2011年3月11日,一場里氏9.0級的地震及其引發(fā)的海嘯對福島核電站造成毀滅性打擊,導致核電站1至3號機組堆芯熔毀。這場核泄漏事故,成為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大爆炸后人類歷史上的又一場核災難。
福島核電站是日本最早開始修建的核電站之一,其中第一核電站的6個反應堆機組均建于上世紀70年代核電大發(fā)展時期,修建于1971年的1號機組在事故發(fā)生時已經(jīng)服役了40年,進入壽命末期。
(相關資料圖)
福島核事故后,核電站積聚了大量核廢水。一部分廢水是幫助冷卻核反應堆的海水,但同時變成了污染源;另一部分是大量的地下水,它們在海嘯的作用下流入到廠房地下室,和已有的污染水混合在了一起。此外,雨水也滲入廠房,成為污水。
隨著核電站積聚的核污水越來越多,在距離福島核事故過去10年后,2021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要將福島核電站的污水通過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過濾后排入大海。給出的理由是,東電近10年一直在給核電站事故善后,但發(fā)現(xiàn)儲存核污水的儲罐容量不夠了,到2022年夏天就會存滿。
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廢水含銫、鍶、氚等多種放射性物質。通過ALPS可過濾掉除氚以外的62種放射性物質,但是氚難以從水中清除。
日本政府當時表示,東電在排放核廢水時,水中所含的氚將被稀釋到日本核電站廢水氚排放國家標準以下,即每升水中氚活度6萬貝克勒爾的四十分之一以下,整個排放預計于2041年至2051年福島核電站完成反應堆廢除工作前結束。
該計劃一經(jīng)公布就在國際社會引起廣泛爭議,遭到國內外強烈反對。
然而,2022年7月,日本政府執(zhí)意正式推出排海方案,即修建一條從福島核電站通往近海的海底隧道,將經(jīng)過處理的核污水通過該隧道引流至距海岸1公里的近海排放。日本核監(jiān)管機構原子能規(guī)制委員會于當年7月22日召開會議,正式認可了東電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排海計劃。獲得地方政府同意后,東電公司計劃于2023年春天開始排放核污水。
此后,根據(jù)日本政府的說法,由于相關基建受天氣與海洋狀況等變數(shù)的影響,排放的時間從原計劃2023年春天延至2023財年第一季度(2023年4~6月)。
2023年6月26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海底隧道工程全部完工。
6月28日起,日本原子能規(guī)制委員會按計劃對排放設備進行為期三天的驗收工作,結論合格。
7月7日,日本原子能規(guī)制委員會將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設施驗收“合格證”交付給東京電力公司,標志著福島核污染水排放設施準備工作全部完成。原子能規(guī)制委員會在三天檢驗期中對相關設施進行了檢查,并宣布“沒有發(fā)現(xiàn)特別的問題”。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wǎng) 93dn.com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lián)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