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經歷腰斬的離岸中國市場強勁反彈,勢頭更超A股,MSCI中國指數較此前的最低點已反彈46%。
反彈的驅動因素眾多,除了中概股退市風險消退、美聯(lián)儲加息放緩等,最關鍵的提振因素無疑就是各地推進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國際投行高盛預計,“重啟交易”仍將持續(xù),該機構在最新發(fā)布的報告《中國再開放交易指南》中提及,預計2023年MSCI中國指數將達到80,即意味著指數有15%的上行空間。
“重啟交易”勢頭強勁
(資料圖片)
盡管疫情病例數攀升,但中國股市在過去兩個月強勁反彈,MSCI中國指數在2022年11月就上漲了29%,自低谷以來上漲46%,其中互聯(lián)網和開發(fā)商指數在過去9周分別上漲80%和73%。這一歷史性反彈將2022年指數的跌幅縮減至24%,上漲勢頭已延續(xù)至2023年,該指數在新年的第一個交易周上漲了8%,這是自1995年以來的最佳開局。
股票是一種前瞻性資產類別,“重啟交易”可以在實際新冠病例和/或疫情造成的擾動達到峰值之前就展開,高盛表示,過去兩年半全球36個股票市場重新開放后的復蘇就證明了這一點。
具體而言,這些股市通常在疫情相關擾動達到峰值前一個月見底,在政策拐點之后的3~4個月,市場的積極勢頭通常會持續(xù),在6~7個月的時間里,重啟交易的漲幅為11%。“這表明股票投資者愿意忽略潛在的短期干擾(感染和死亡病例上升等),只要重新開放的路徑足夠清晰且實際重癥率得到相對較好的控制。”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提及。
就順序而言,高盛認為中國的重新開放之旅可大致分為4個主要階段——取消本地限制,省間/省內流動正?;∠袊鴥鹊?、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之間的邊境限制以及國際旅行重新開放。
在第一階段,主要的受益標的包括酒店和休閑(2022年11月至今反彈56%),專營零售商(65%),紡織品、服裝及奢侈品(65%),飲料(41%),藥物(19%);第二階段,主要的受益標的包括航空(32%)、交通基建(35%)、酒店休閑(56%)、互聯(lián)網和直銷零售(64%)、航空運輸和物流(54%)、醫(yī)療保健提供商和服務(41%);第三階段,主要的受益標的有香港零售(23%);第四階段,主要的受益標的包括航空(32%)、交通基建(35%)。
不過,全面重新開放的增長動力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在股價中得到了反應。
劉勁津表示,首先,將高盛經濟學家最新的2023年GDP增長預測(高盛將2023年中國GDP增速預測從4.5%上調至5.2%)映射到股票盈利和估值上,這將表明MSCI中國指數將比當前水平再上漲15%;其次,將全國重新開放情景下的股票貝塔系數應用于中國股市,高盛估計如果中國實際防疫封鎖指數(ELI)恢復正常,市場可能會再上漲20%;此外,高盛的“重新開放受益標的”投資組合(主要由消費者周期股和面向消費者的股票組成)自去年11月以來上漲了46%,但其表現(xiàn)與綜合指數一致,這意味著除消費者股票外,還在進行更廣泛的估值重估。
反彈有望持續(xù)
盡管MSCI中國指數已經上漲了46%,但多數國際機構認為,反彈仍有望持續(xù)。
對此,高盛的理由是,從價格和估值來看,復蘇的起點都很低,2022年10月31日,MSCI中國指數的市盈率達到8.1倍(-1.6個標準差,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一反彈將該指數的市盈率推高至11倍;過去幾個月以刺激需求、交付預售房產和開發(fā)商融資需求為重點政策措施有效地緩沖了螺旋式下跌,并降低了股票估值的左尾風險;根據高盛的民營企業(yè)(POE)監(jiān)管指標,針對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監(jiān)管周期已放緩至支持領域,與最近加速審批游戲板號和恢復金融科技公司的資本市場活動一致,可能有利于TMT股票。
此外,地緣政治局勢的緩和也提升了市場風險偏好。例如,高盛指出,自2022年12月15日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jiān)督委員會(PCAOB)確認其有能力檢查在美上市中概股的審計文稿以來,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KWEB)上漲了16%,MSCI臺灣指數也從近期低點反彈14%,在G20峰會后表現(xiàn)超過韓國8個百分點。
根據高盛估計,疫情后的“重啟交易”貢獻了自去年11月以來46%漲幅中約26%??偟膩碚f,根據自上而下的PE(市盈率)模型,這些改善的因素也導致機構將指數的PE目標從11.2倍提高到12倍。
除了估值擴張,盈利復蘇也是支撐市場反彈的重要因素。機構認為,2023年的增長動力將主要受到消費需求復蘇的推動。高盛提及,過去一年,中國家庭累積了大約2萬億元的超額儲蓄;其次,2023年更強勁的經濟增長前景促使機構將盈利預期從8%上調至13%。
短期更青睞離岸中國市場
整體而言,盡管國際機構目前對A股和離岸中國市場(港股、中概股)都持超配觀點,但目前比起A股,彈性更大的港股似乎更受到青睞。
多位國際資管機構投資負責人對記者表示,2023年上半年,離岸市場的戰(zhàn)術配置價值更大,主要是因為市場可能會對重新開放的潛在催化劑進行預先交易,中概股退市風險基本消除,以及對美聯(lián)儲加息速度放緩。
摩根士丹利近期重申,中國股市可能將在2023年引領全球股市表現(xiàn),建議投資者在全球股票投資組合中關注中國,并將配置重點偏向離岸中國市場。
不過,在機構看來,考慮到A股市場更具吸引力的戰(zhàn)略性投資意義,“如果經濟復蘇成為現(xiàn)實,我們將建議在離岸股票上獲利了結,并轉向A股市場。”劉勁津解釋稱,離岸股票為投資者提供了更有利的重新開市貝塔系數(相對估值較低,此前表現(xiàn)較差,外國投資者的頭寸較少,互聯(lián)網和消費周期指數的代表性較高),但A股市場擁有更強的戰(zhàn)略投資理由。
他此前對記者表示,就中長期而言,高盛更為看好專精特新“小巨人”。過去幾年工信部挑選了9000多家“小巨人”作為國家發(fā)展的重點,其中有700多家在A股上市,盈利增長、企業(yè)治理較好以及研發(fā)投入較高的企業(yè)眾多,這是海外投資人中長期非??粗氐摹?/p>
不過也有機構認為需要保持審慎樂觀。例如,巴克萊方面對記者稱,中國經濟迅速重新開放將會大大刺激旅游業(yè)的復蘇,并為亞洲新興市場疲弱的出口提供支撐。但鑒于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以及資本或會轉向中國,我們仍需對整體經濟前景保持謹慎。
巴克萊將2023年中國GDP的預期上調一個百分點至4.8%,因為更快的重新開放速度令服務業(yè)可能提前三至六個月出現(xiàn)反彈。高頻數據顯示,大多數受新冠疫情影響的行業(yè)表現(xiàn)均有改善。該機構認為,家庭預算仍然緊張,不過富裕人士可能會動用過剩的儲蓄。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lián)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