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國內美妝上市企業(yè)的業(yè)績或多或少在去年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不過好在這一情況在逐漸改善,不少美業(yè)從業(yè)者近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年后明顯感覺人流回來了。
去年比較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25日傍晚,上海家化(600315.SH)披露2022年年報,公司去年實現營收71.06億元,同比下降7.06%,凈利潤4.72億元,同比下降27.29%。
上海家化表示,由于2022年受客觀因素不穩(wěn)定的影響,公司減少營銷費用,品牌投放不足,導致護膚品類線上線下表現均未達預期。
上海家化董事長兼CEO潘秋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因為遇到工廠停工、倉庫封閉、物流受限、線下零售終端閉店等情況,“一個季度丟掉了幾個億的生意。”
另一家本土新消費公司的代表完美日記的母公司逸仙電商,此前也發(fā)布其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yè)績,去年第四季度營收同比下跌39%至10.1億元,其中,支柱性的彩妝業(yè)務下滑42.4%。2022年全年,逸仙電商營收下跌36.5%至37億元,凈虧損8.2億元。
去年12月才在港交所上市的上美股份(02145.HK)交出的首份成交單同樣不盡如人意,業(yè)績“雙減”,創(chuàng)下三年來的新低。公司去年收入26.75億元,同比減少26.1%;股東應占利潤1.47億元,同比減少56.59%。招股書顯示,上美集團在2019年、2020年、2021年營收分別為28.74億元、33.82億元、36.19億元;期內利潤分別為5940萬元、2.03億元、3.39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去年企業(yè)的業(yè)績下滑確有一部分原因是歸在外部因素。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化妝品零售額為3936億元,同比下降4.5%。
2022年是近十年化妝品零售總額首次出現負增長。2013-2021年,化妝品零售總額每年都在遞增 2020年,全國的化妝品零售總額突破3000億大關,到了2021年,更是一舉突破4000億,達到4026億元,以14%的增長比例錄得近十年最大增幅。
行業(yè)春天回來了
不過,隨著今年消費回暖,美妝行業(yè)無論線上還是線下的銷售都有恢復。
國家統(tǒng)計局日前發(fā)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922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化妝品的總零售額達1043億元,同比上漲5.9%。3月,化妝品零售總額達393億元,同比上漲9.6%。
這也體現在行業(yè)頭部企業(yè)的一季度財報上。
上海家化昨日披露的2023年第一季度業(yè)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19.8億元,凈利潤 2.3億元,同比增長15.59%,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7.08%,其中,凈利潤實現近16個季度以來的最高值。
另一家上市企業(yè)珀萊雅(603605.SH)在一季度實現營收16.22億元,同比增長29.2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8億元,同比增長31.32%;基本每股收益0.73元。
一些行業(yè)從業(yè)人士表示,今年一季度回暖在意料之中。作為2023年最重要的電商活動之一的38婦女節(jié)大促,各大品牌緊抓女性消費者需求,帶動了美妝市場爆發(fā)。
據飛瓜數據,快手電商38節(jié)活動期間,美妝作為最為熱門的類目,迎來了兩次銷售峰值。從細分品類來看,防曬受到換季影響,以及美妝用戶防曬心智的普及,提前經歷了消費熱潮。而香水、唇部護理和眼部護理在增速上更顯優(yōu)勢。其中,香水銷售額環(huán)比增長1860.95%。
線下的客流也明顯增多。歐萊雅中國副總裁及高檔化妝品部總經理馬曉宇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看到線下的客流回來了,這是一個事實。原來我在負責蘭蔻品牌的時候很喜歡出差,如今我又回到了每周一飛的狀態(tài),看到線下客流回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商場里的客流很多。”
不過,馬曉宇也表示,從真正的提袋率和消費轉化角度來看,“現在說過去的影響翻篇還為時尚早,但整個趨勢是非常向好的。
美妝行業(yè)的競爭如今越加激烈,本土頭部企業(yè)為了趕超外資國際公司,紛紛加大研發(fā)和專利投入的力度。
在25晚間的上海家化線上財報業(yè)績會上,潘秋生提到,截至2022年,上海家化共獲得427項授權有效專利,其中國家發(fā)明專利96項,涉外專利授權22項。公司2022年專利申請數比2019年和2020年基本翻倍。
靠著大單品、成分起家的珀萊雅也在研發(fā)上加大了投入費用。公司2022年度研發(fā)費用1.2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7%,占營業(yè)收入比例為 2.00%(上年同期占比為 1.65%)。上美股份2022年的財報亦顯示,其研發(fā)費用已達到1.1億元,研發(fā)占比高達4.1%。
分析人士認為,有別于過去美妝公司重營銷,如今的本土企業(yè)明白想 要在這行業(yè)里走得更遠更長久,加大研發(fā)專利的投入都是必須的要修煉的內功。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lián)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