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工智能應用突飛猛進,社會各界對人工智能技術也寄予厚望,并期待人工智能可以成為疫情之后數字經濟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在3月發(fā)布的“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我國將“新一代人工智能”列為科技前沿攻關的七大領域之一,人工智能已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
4月19日,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特別關注“后疫情時代的人工智能”,多位專家受邀,線上線下共同探討人工智能的產業(yè)應用、參與社會治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人工智能技術亟待突破
2015年圖靈獎獲得者、美國著名密碼學與安全技術專家惠特菲爾德·迪菲在互聯網安全領域頗有建樹,被譽為“公鑰加密技術之父”,曾是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一員的他表示,人工智能必須要有更多的計算力才能達成我們想看到的人工智能發(fā)展遠景。目前,人類對人工智能計算力的預測還過于保守。
上海智臻智能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袁輝表示:“從技術層面講,人工智能面臨‘卡脖子’問題,這不是卡哪個國家的脖子,而是卡人工智能體系、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核心的‘脖子’。”他認為,目前人工智能技術體系和技術框架并沒有擺脫或者突破過去60多年的技術積累。“人工智能技術在未來應該實現更大的突破,這是全世界科學家所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
開放開源讓應用效率提升
百度集團首席技術官王海峰表示,未來人工智能行業(yè)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融合創(chuàng)新。
他說,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到今天,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講,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復雜,但是應用門檻會越來越降低,更多人可以不用關心核心算法,通過一個好的平臺或者模型庫就能解決應用問題。
王海峰在介紹百度自主研發(fā)的我國首個開源開放、功能完備的產業(yè)級深度學習平臺飛槳時提到,飛槳目前已經有260多萬開發(fā)者,這些開發(fā)者不需要每個人都從第一行人工智能的算法代碼開始寫起,而是直接調用框架。在類似平臺上,人工智能應用門檻大幅降低,與此同時,這也推進了人工智能更快地實現應用推廣,更快地推進產業(yè)智能化。
近年來,深度學習開源平臺正在成為中國各行各業(yè)迅速布局人工智能的重要選擇。最新數據顯示,在中國深度學習平臺市場綜合份額中,谷歌、百度、臉書穩(wěn)居前三,占據70%以上市場份額。其中,百度占比提升3.38%增速第一,綜合市場份額位列第二,與位列第一的谷歌幾乎持平。
推廣落地促進各產業(yè)發(fā)展
在行業(yè)應用方面,袁輝表示:“未來的5至10年是人工智能非常大的紅利變現期。”這一階段,各行業(yè)將充分應用過去65年的技術紅利,爭相進行人工智能的落地,從而推進各個產業(yè)的發(fā)展,包括醫(yī)療、教育等。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當人與人無法面對面交流時,人工智能應用解決了人們生產生活中的剛需問題。”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介紹,作為人工智能龍頭廠商,在疫情期間收獲人工智能紅利的科大訊飛備受關注,在國內疫情期間,第二波輸入性病例增加的時候,常常能看見機場、海關工作人員和社區(qū)工作人員拿著科大訊飛翻譯器和國外來賓進行溝通??拼笥嶏w電話機器人還參與了武漢900萬人的排查,并還用于韓國的疫情防控。
“人工智能的技術與應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數據的價值。”杜蘭特別強調了人工智能的數據安全問題。她表示,目前個人信息保護法和數據安全法從討論的階段,已經慢慢過渡到正在制定和出臺的階段,這將帶來非常好的產業(yè)發(fā)展前景。
“目前人工智能接觸的主要是生物特征相關數據,這些數據應該提前做好分層管理,并且由具有涉密資質的機構規(guī)范操作,經過脫敏化處理后再進行分享。”杜蘭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yè)執(zhí)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