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崛起中的二手奢侈品市場
中國人有多愛買奢侈品?
麥肯錫的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中國人買走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奢侈品。2018年,中國人在境內外的奢侈品消費額達到7700億元,這一數(shù)字在2025年有望增至1.2萬億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費增幅的65%。
對于納蘭正秀而言,這些抽象的數(shù)據(jù)卻有一種實打實的、沉甸甸的手感。“大大的鉆石拿在手上,就像石頭一樣。”她說。
她曾經(jīng)擔任過銀座國際珠寶尚品部負責人,每一場拍品征集從她手里要過價值兩三億的貨品,她再從中選出三千萬左右的精品來拍賣。在這個有錢人的游戲里,她知道了玩家們如何掂量翡翠的瑕疵、鉆石的成色、一串項鏈如何拍到了上千萬的價格,也看到了這個巨大增量市場的機會。
“奢侈品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大市場,這是毋庸置疑的。去年有近8000億的新品消費,在成熟的市場中有將近20%的流通率,也就是說有1000多億貨會流轉到二手市場上去。中國的滲透率正在迅速增長。” 納蘭正秀告訴投中網(wǎng)。
當從全世界的奢侈品匯集到中國,二手奢侈品的市場也在崛起,而這一市場的成熟,有賴于滲透率的進一步提高。
“二手奢侈品交易當中,我覺得用戶最大的痛點并不是買家不買,是賣家賣的意識還沒有覺醒,導致了供給端上有比較大的缺口。”二手奢侈品電商“只二”CEO祝泰倪奇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到。
不少擁有奢侈品的人覺得沒必要賣、不舍得賣、不敢賣。而他們,正在慢慢改變。
96年的安迪從小就活的“很有安全感”,他有一張可以幾乎隨便刷的信用卡,家人的寵愛讓他能輕松得到喜歡的東西。
安迪是LV的“死忠粉”,他的衣柜里擺了十七八個LV,從鞋子、雙肩、斜跨、手提、旅行袋、錢包...他都買了一個遍。他常常在Instagram上種草,一出新款就想要第一時間得到,去年為了買到LV的盒子款,安迪不惜加了一倍的價格。
盡管安迪努力“雨露均沾”,但不少奢侈品還是“落了灰”:“我那雙LV的皮鞋,買回來就沒怎么穿過,因為太硬了,現(xiàn)在都丟在家里。還有那款雙肩包,一年也背不了五次。”不過安迪沒有賣掉它們的打算,包可以送人,可以給被朋友們順走,但不到走投無路絕不會賣。
經(jīng)濟下行的壓力,也讓安迪感覺“落差很大”。
“落魄的貴族。”安迪在零花錢大幅縮水后調笑到,如今媽媽會常常念叨他不該亂花錢,不該買不必要的東西。“買奢侈品就是虛榮心作祟,和你沒必要說虛的”,安迪說自己就是“人傻錢多”,深夜躺在床上,安迪也會偶爾后悔一下自己消費沖動。現(xiàn)在,他開始為家里著想,買起了優(yōu)衣庫、耐克和無印良品。
“信用卡被凍結的那一天,我會考慮賣掉他們。”安迪說到。
經(jīng)濟下行的壓力和二手市場的繁榮息息相關。在經(jīng)濟繁榮年代下,日本的奢侈品市場一路攀升,各大品牌的最新款都會在日本市場上搶先售賣,而后日本經(jīng)濟下行,過剩消費之下大量奢侈品流通至二手市場。日本二手奢侈品公司SOU Inc去年已在東京上市,總收入超過227億日元,利潤為11.4億日元。
盡管中日兩國市場有諸多不同,不少人依然認為,中國大致將會走90年代日本二手奢侈品繁榮的老路,中國奢侈品消費將會從過剩的沖動消費,向注重性價比的消費過渡。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安迪們賣掉手里的奢侈品,也會有更多人選擇買二手。
除了宏觀因素,主流消費人群和消費觀念正在遷移,年輕人更加在乎體驗本身而非擁有,買賣二手的心理門檻正在降低。一旦中國二手奢侈品的滲透率逐漸提高,市場潛力將進一步爆發(fā)。
二、接力游戲
二手奢侈品的市場,像一個接力游戲。
“買新品的人,更在乎自己的感受,他們很介意別人有沒有用過,他們喜歡完全屬于自己的東西。他們基本上不太喜歡買二手,但是會頻繁的賣。”納蘭正秀說到。
接力棒的另一頭是買家,“性價比”是買家們的核心詞,他們大多想要買一個好包,但又不愿意花那么多錢,“如果我買了一個香奈兒的二手包,但我標識的是和新品一樣的身份——我是香奈兒圈的,區(qū)別是只我花1/4的錢”。
國內接力棒的兩端基本上是兩個圈層的人,這個觀察和美國市場的情況也相似。
波士頓集團和二手平臺Vestaire Collective的調查顯示,那些把自己的奢侈品賣出去的人當中,有70%自己并不購買二手奢侈品,他們傾向于買全新的。而買二手奢侈品的消費者中,71%是因為無法負擔新品的費用。
接力棒的兩端需要撮合?;叶鹊囊?guī)則,讓二手奢侈品的自由市場野生野長,誕生了一批新的逆襲故事。
當初從河北到北京打工,李相眼前擺著兩個選擇,一個是去店里打工,一個是去餐館里打工,李相選擇了前者。
他去的恰逢是一個賣二手奢侈品的店面,老板看小伙子年輕又長得不錯還上進,有心帶他,他也努力學著。短短幾年時間,他摸到了客源、貨源的門道,自己當上了老板,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了四個店面,交易額最低的店一年也就有五六百萬的營收。他常常想,要是當初選了去洗碗,命運又會怎樣。
像李相這樣的二手奢侈品中間商還有千千萬萬。這個市場里,兩三千收走的包,五六千賣出去很正常。知情人士告訴投中網(wǎng),從收貨到賣貨,這里面的利潤空間的彈性很大,不少在30%~35%的左右,而第一個收走貨的是最多的。
納蘭正秀也看到了機會。2016年初,她創(chuàng)辦奢侈品服務平臺“包大師”,由奢侈品養(yǎng)護切入,后延展至二手奢侈品和新品交易等業(yè)務,2018年營業(yè)額近1.5億元,預計今年將突破5億元。
今年十月,“包大師”宣布獲得由華映資本領投、玖創(chuàng)資本跟投的近億元A+ 輪融資。目前,其已與上海外高橋保稅區(qū)達成合作,共同建立了“奢侈品平行進口交易平臺”,推進建設中國奢侈品進出口交易大數(shù)據(jù)中心以及國家級法定奢侈品鑒定實驗室,將業(yè)務拓展至B端和產業(yè)鏈。
更多創(chuàng)業(yè)公司加入了隊列,寒冬中投資機構也相繼出手。
今年11月,二?奢侈品交易平臺“奢交圈TiAMOO”獲得由德迅資本領投,千行資本跟投的千萬元天使輪融資。賣方在共同上傳商品、完成估價后可以在平臺上寄賣,平臺上主要是個人賣方和買方模式,平臺通過賺取交易差價盈利。
今年8月,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紅布林(Plum)”完成了兩千萬美金B(yǎng)+輪融資,領投方包括某著名美元母基金和Recruit。紅布林通過C2B2C模式切入,創(chuàng)始人徐薇曾透露,在用戶數(shù)、GMV等指標上,近半年內實現(xiàn)了5倍的增長。
今年7月,二手交易平臺“只二”完成千萬美元B輪融資,領投方是赫斯特資本,元璟資本、華創(chuàng)資本及紅點創(chuàng)投中國基金跟投。目前平臺的用戶超過200萬,在售商品超20萬件,平均客單價超過1000元。
去年11月,輕奢品售后公司“包拯”獲得真格基金等投資機構的支持;同年1月,閑置奢侈品交易服務平臺“胖虎科技”正式宣布完成1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心上”完成由GGV紀源資本和愉悅資本共同領投,北極光創(chuàng)投追投的5000萬美元C輪融資。
創(chuàng)業(yè)者和投資機構相信奢侈品市場正在新平臺崛起的窗口期。雖然前有閑置交易平臺閑魚、轉轉,后有主打新品的寺庫、天貓Luxury Pavilion、京東入股的Farfetch,但二手奢侈品是典型的非標商品,從貨源、鑒定真?zhèn)?、判斷成色、確定估價、售后維護等有一條復雜的鏈條,而大平臺對此的改造還有所欠缺,這就給了創(chuàng)業(yè)公司發(fā)展壯大的機會。
C2B2C ,是二手奢侈品平臺常用的切入模式,有的平臺直接買斷,有的平臺為買賣雙方提供鑒定洗護、定價寄賣等服務,通過撮合買賣兩端來獲取服務費收益。但線上的生意看似紅火,其實只占了小頭。
二手奢侈品市場像一座冰山,華映資本投資總監(jiān)劉天杰分析到,很多人看到的線上流量只占了10%,二手奢侈品有90%的交易在線下完成。水下,才是這座“冰山”的主體。
三、水下冰山
上海靜安區(qū)的某家中古店內,一面復古紅底的墻上陳列著上百個香奈兒包包,從最經(jīng)典的款式,到流行的珍珠包都在其中,讓進來的顧客眼睛發(fā)亮。中間還擺放著香奈兒的黑白畫像,暗示著在這里:潮流易逝,風格永存。
除了Chanel之外,LV、Celine、Gucci、愛馬仕、范思哲,Dior各種大牌包包、戒指、耳環(huán)、衣服等都陳列在展示柜里,其中不乏絕版。不止買,這家店還可以提供寄賣、鑒定、保養(yǎng)的業(yè)務,復古的格調很快成為了小資女孩們的打卡地。
當還有人企圖“用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干掉線下”時,劉天杰在做過完整的調研后卻認為,這樣的商家掌握著最多的貨源和顧客,線下,才是二手奢侈品的主戰(zhàn)場。
“你想用一個多么新奇的方式去顛覆傳統(tǒng)行業(yè),現(xiàn)在證明可能沒那么可行。因為它里面形成了各種利益結構,每個層級已經(jīng)有了穩(wěn)固的規(guī)則。什么樣的中間商容易被消滅掉?只提供交易信息,在履約上不提供任何幫助的情況,因此,標品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是最容易被干掉的。但在奢侈品行業(yè),每件貨都是獨一個,中間商在真真正正地創(chuàng)造價值。”
比如線下的體驗感,就是線上無法取代的。
“二手奢侈品是一個有溫度的生意。”劉天杰進一步分析到,“它是一個非標的事兒,需要很多潤滑的環(huán)節(jié),店員有的時候就像姐妹一樣,打消你的顧慮,給你安利這個包如何美。有時候,人家和你聊了那么倆月,你實在不好意思買了一個包,這是平臺做不了的吧?”
潔羽看重了一個Burberry的帆布包,在電商、代購、線下各渠道糾結后還是選擇了線下,那種在店里精挑細選的感覺讓她多花錢也在所不惜。她剁完手后被朋友吐槽:“怎么買個布的,你的包包還不如你的購物袋看起來高檔。”但她還是覺得這錢花的很值。她分析到:“皮的又怎么樣呢,多貴的皮能值這么多錢?所以說,買奢侈品重要的不是包,而是一系列體驗。”
線下的商家不僅幫助奢侈品進入到二手市場上流通,還承擔資金和庫存風險。
劉天杰分析到:“奢侈品會壓貨,商家是要先行墊資的,如果一年半載都賣不出去,折價處理就要在單品上虧損。這些人能賺到錢,我們相信,是因為提供的價值多、承擔的風險大。”
對于線下店來說,核心是對流量的運營能力。“你的自然流量就那么多,如果一年進店1000個人,這1000個人能有多少轉化,要看你夠不夠努力,看你在私域里聊得怎么樣,引導裂變的方式夠不夠靈活。有的人做1000個用戶裂變成了5000個,有的只剩下200,說到底,這是一個重服務的生意。”(雪穎)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wǎng) 93dn.com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yè)執(zhí)照公示信息
聯(lián)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