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傳染病醫(y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11月3日在央廣總臺上??傉九c世界頂尖科學家協(xié)會聯(lián)合主辦的“科學嘉年華”上表示,目前針對新冠仍然缺乏特效藥,對抗病毒關鍵還是靠人體的免疫力。
不過新冠藥物研發(fā)的進程始終未停止。在頂尖科學家論壇的一場大流行與公共衛(wèi)生討論會上,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謝曉亮透露了關于新冠中和抗體的好消息。
謝曉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的團隊研發(fā)的新冠中和抗體DXP-604正在中國進行二期臨床試驗,并且已經被批準在北京地壇醫(yī)院作為同情用藥緊急治療使用,主要適用于輕型和普通型患者。截至11月2日,已有14名患者接受治療,目前正在等待臨床試驗的結果。
“DXP-604對所有RBD單點突變都有效,沒有觀測到病毒變異導致的免疫逃逸,而且也能防止未來變異的逃逸,成為一種’全譜’的新冠中和抗體。”謝曉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并且由于它的劑量更低,因此制造成本也會降低,我們認為至少會比目前的中和抗體價格降一半左右。”
此前謝曉亮團隊篩選出的新冠中和抗體DXP-593曾被認為是最有效的中和抗體之一,給了病毒很大的進化壓力。“但DXP-593被新冠Beta和Delta變異株逃逸了。”謝曉亮表示。
中和抗體療法的成本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今年年初,美國政府宣布將以約26.3億美元的價格購買125萬劑再生元的新冠抗體混合物,平均每劑的價格超過2000美元。
目前在中國已經進入后期臨床試驗的還包括騰盛博藥和君實生物的新冠中和抗體。近日騰盛博藥稱已經向美國FDA提交其在研中和抗體BRII-196/BRII-198的緊急使用授權申請。目前該藥物已經在中國的部分地區(qū)進行臨床救治。
上個月,制藥巨頭默沙東宣布研制出有效的新冠抗病毒口服藥,有效性達50%,這一消息令新冠中和抗體生產商承壓。在國內,開拓藥業(yè)的雄激素受體(AR)拮抗劑普克魯胺等小分子新冠藥物的研發(fā)也在快速推進中。
對此,謝曉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些小分子藥物,也在臨床測試,也是非常有希望的,但由于小分子藥物的耐藥性,一般需要聯(lián)用才能保持療效。但這些也都需要探索,現(xiàn)在我們都還處于早期階段。”
謝曉亮還強調,盡管新冠藥物研發(fā)正在不斷取得突破,但是目前對于防控疫情而言,最有效的方法仍是接種疫苗。他強調:“為了降低突破性感染,降低重癥率,疫苗第三針接種尤為重要。”
謝曉亮團隊研究發(fā)現(xiàn),在接種兩劑新冠疫苗后,間隔6個月接種第三劑加強疫苗效果最好,可在7天內喚起人體的免疫記憶。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yè)執(zhí)照公示信息
聯(lián)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