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消費者張某于一年前購買了某保險公司的個人信用保證保險,從購買起張某按期繳納保費,保險合同一直處于有效狀態(tài)。
2021年10月張某接到夏某電話,夏某稱自己為該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現針對其購買的個人信用保證保險產品進行電話來訪提示,由于夏某的個人征信發(fā)生異常未能達到公司要求,將產生巨額違約金,推薦張某辦理退保手續(xù)及時止損。并告知張某自己可以幫助其辦理全額退??蓽p少張某損失。
張某得知后很緊張,并立即詢問自己征信具體什么異常,為什么會給自己造成違約風險,具體違約金有多少,但對方支支吾吾說不清楚。張某有些許疑慮。故登錄保單中產品官網,并撥打其官方客服熱線進行核實。電話核實得知夏某并非該保險公司人員,客服人員告知其退保損失較大,并不建議其辦理退保。張某才得知自己差點受騙上當。
通過案例我們建議消費者:
1.警惕不法教唆, 若發(fā)生不法教唆行為,務必立即向公安部門、監(jiān)管部門反映,避免自身利益受損。
2.合理合法維權。投保人若與保險公司發(fā)生糾紛,應首先與保險公司官方投訴處理渠道溝通協(xié)商,協(xié)商不成的,可通過保險行業(yè)協(xié)會反映問題,申請調解。
3.嚴守合同約定。理性借貸,為自身的金融行為負責,嚴格履行合同約定,按時還款、繳付保費,珍惜個人信用。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lián)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