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國家發(fā)改委官方公眾號稱,近期生豬價格持續(xù)高位運行,已處于歷史較高水平。為切實做好生豬市場保供穩(wěn)價工作,近日國家將投放今年第五批中央豬肉儲備。
(相關資料圖)
同時,國家發(fā)改委還提到,“當前,國內生豬產能總體合理充裕,能繁母豬、新生仔豬、育肥豬存欄量均連續(xù)多個月回升,后期生豬價格不具備持續(xù)大幅上漲基礎。建議養(yǎng)殖場(戶)合理安排生產經營決策,把握好出欄節(jié)奏、順勢出欄育肥生豬,不盲目壓欄惜售,不盲目開展二次育肥,防范市場價格波動風險。”
9月份以來,國家密集投放儲備豬肉。
今年以來,官方共收儲13批中央儲備凍豬肉,合計9.91萬噸。隨著9月份密集投放,目前共計投放4批,合計8.71萬噸。從上半年的密集收儲,再到如今的集中投放,中央儲備凍豬肉經歷了明顯的政策反轉,這背后正是豬價由下跌向一路上漲的轉變。
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jiān)林國發(fā)對第一財經表示,從目前豬價強勢上漲的形勢來看,雖然前兩次投放儲備肉對于豬價上漲起到較好的抑制作用,但從9月底開始,隨著市場看漲情緒逐漸濃厚,二次育肥現象明顯增加,儲備肉投放對豬價影響并不明顯。
豬價強勢上漲,頭均利潤超千元
國家層面集中投放凍豬肉,源于豬價的快速上漲。“十一”長假期間,豬價連續(xù)上漲,累計漲幅超過近3元/公斤。10月9日,全國生豬均價上漲至27.05元/公斤。
從豬周期角度來看,今年3月中下旬全國豬價一度跌至11.5元/公斤,然后開啟上漲行情。有專家認為這是新一輪上漲周期的開始。
對于近期豬價強勢上漲,農業(yè)農村部生豬產業(yè)監(jiān)測預警首席專家王祖力對第一財經表示,從微觀因素來看,一是國慶假期的節(jié)日效應,對豬肉消費有明顯拉動;二是近期氣溫明顯下降,也同樣帶動肉類消費;三是對即將到來的元旦、春節(jié),市場也會有所預期,出現壓欄惜售現象。至于宏觀因素,從4月份開始,豬價上漲就已經開啟了新一輪的豬周期,豬價呈現整體上行趨勢,而且下半年相較于上半年明顯是一個豬肉消費的旺季,疊加節(jié)假日因素,對豬肉消費帶動效果是很顯著的。
林國發(fā)提到,總的來看豬價上漲除了季節(jié)性小幅增加外,主要原因在于養(yǎng)殖端對中秋節(jié)肉類需求以及四季度臘肉臘腸等肉制品需求形勢樂觀,預期未來豬價將會走高,從而出現延后出欄、生豬二次育肥現象。
當然,豬價的上漲也與飼料價格的支撐有關。林國發(fā)稱,飼料價格上漲,核心是飼料需求增加。主要是養(yǎng)殖存欄提升、養(yǎng)殖戶對生豬普遍壓欄,甚至出現大量的二次育肥現象,額外增加飼料需求。然而,大豆進口成本上升,導致進口量下降。截至8月,今年大豆進口量累積下降500萬噸。此外,沿海地區(qū)豆粕現貨價格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達到5200-5400元/噸。
受近期豆粕價格上漲的影響,生豬養(yǎng)殖成本有所增加。王祖力稱,據測算,飼料成本的增加,相當于生豬養(yǎng)殖成本增加了0.8元-1元/公斤。
至于豬價上漲對CPI的影響,王祖力認為,由于去年豬價處于相對較低水平,基數較低,今年豬價快速上漲,處于相對高位,會對CPI帶來一定壓力。
林國發(fā)稱,大量生豬壓欄、二次育肥,必然導致飼料需求額外增加,從而加重糧食供應壓力。該因素雖然短期內不會影響到糧食價格,但如果壓欄持續(xù)到12月以后,必然會加重國內糧食供應壓力。在當前國際糧價高企的情況下,會加重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糧食漲價的壓力。
豬價的上漲,給養(yǎng)殖戶和企業(yè)帶來了紅利。據業(yè)內人士推測,目前養(yǎng)豬利潤超過1000元/頭。截至10月8日,標準體重(120公斤)出欄的生豬,養(yǎng)殖利潤為1050元/頭。若生豬壓欄至150公斤的話,利潤可達到1600元/頭。
王祖力稱,4月以來豬價呈整體上漲趨勢,目前豬價處于歷史相對較高的水平,頭均盈利超過1000元,這明顯是一個超過正常值的盈利水平。但并不是最高水平。頭均盈利歷史最高值出現在2019年末至2020年,養(yǎng)豬利潤超過2500元/頭,若壓欄的話,甚至能達到5000元/頭。
屢禁不止的生豬壓欄、二次育肥現象
值得關注的是,嘗到前期生豬壓欄、二次育肥豐厚獲利的甜頭,部分養(yǎng)殖戶從8月開始就再度入局二次育肥。
從中短期豬肉供應角度來看,生豬壓欄、二次育肥現象是重要影響因素。生豬作為活體,達到標準體重(105-120公斤)即可出欄售賣,但出于養(yǎng)豬戶對豬價的預期,容易出現恐慌性出欄、生豬壓欄兩種現象。具體來說,如果養(yǎng)殖戶普遍看跌后期豬價,容易出現豬價踩踏,導致豬價短時間快速下跌;如果養(yǎng)殖戶普遍看漲后期豬價,出現生豬壓欄,導致階段性生豬出欄減少,屠宰企業(yè)不斷上調豬價,進一步強化上漲預期,從而使得生豬出欄體重達到200公斤甚至更高。
之所以是再次入局二次育肥,在于今年3月末就出現同樣的現象。林國發(fā)提到,由于2021年8月至10月生豬價格暴跌,部分地區(qū)豬價甚至跌至10元/斤,而前期養(yǎng)殖戶大量壓欄,導致市場恐慌氛圍不斷擴散,養(yǎng)殖戶不僅拋售肉豬,甚至大量淘汰能繁母豬、后備母豬,由此導致2021年末至2022年初仔豬供應偏少。
隨著時間推移,6月后可供出欄大豬減少,豬價進入快速上漲階段。部分養(yǎng)殖戶也正是看準這一時機,在3月末豬價企穩(wěn)上漲之際,通過延后淘汰、二次育肥,獲得豬價上漲的豐厚紅利。
今年6月底7月初,豬價連續(xù)上漲,期間無任何回調,單日漲幅超過1元/公斤。以7月第一周為例,延續(xù)6月下旬的上漲勢頭,豬價先是突破20元/公斤的重要關口,接著在一周內上漲20%,全國均價逼近24元/公斤,國內多地突破25元/公斤。
7月初,國家發(fā)改委采取了包括召開生豬市場保供穩(wěn)價專題會議、研究啟動投放中央豬肉儲備、與大連商品交易所商討加強現貨期貨市場聯動監(jiān)管等調控措施。
豬價隨后一度回落,7月28日全國生豬均價回落至20.5元/公斤,部分省區(qū)均價跌破20元/公斤。然而這一波的回落,吸引前期通過生豬壓欄和二次育肥獲得豐厚利潤的部分養(yǎng)殖者再次介入。
業(yè)內人士稱,9月份以來,生豬日均屠宰量持續(xù)維持低位,但豬價并未下降,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因為存在大量二次育肥,并未形成豬肉供應。
生豬壓欄、二次育肥現象之所以屢禁不止,根源在于高收益。即使大型養(yǎng)殖集團有序出欄,大量中小養(yǎng)殖戶仍會選擇延后出欄,甚至加價買入大型養(yǎng)殖集團出欄的標準體重生豬,從而減少當前市場生豬屠宰量。
以9月初購買100公斤生豬二次育肥為例,當時豬價在21元/公斤左右,目前豬價已漲至27元/公斤,也就意味著僅依靠豬價上漲,養(yǎng)殖戶就可以每頭生豬增加凈收益600元。然而,在40天左右的二次育肥過程中,生豬能夠再增重30公斤,扣除二次育肥增重不超過14元/公斤的成本,養(yǎng)殖戶可以再收入390元。
這意味著,從9月初至今,若養(yǎng)殖戶二次育肥生豬至130公斤出欄的話,將能額外增加收益近1000元。
林國發(fā)稱,在養(yǎng)殖成本顯著低于豬價的情況下,延后出欄及大量生豬二次育肥成為當前豬價強勢上漲的主要因素。同時,豬肉需求在秋冬季呈現季節(jié)性增加,也給予養(yǎng)殖端更強的看漲預期。此外,2021年二三季度,由豬價暴跌引發(fā)的能繁母豬、后備母豬集中淘汰所帶來的影響,貫穿今年三季度,該預期氛圍仍持續(xù)至今,甚至會對未來1-2個月產生影響。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